传统的外观千篇一律,创新的设计万里挑一
2018-6-1
中国,是拥有对世界科技史具有深远影响的“四大发明”的国家。
“四大发明”分别为火药、指南针、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。
火药为武器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,指南针在地理类工作及活动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活字印刷术使得印刷成本降低,而造纸术从古至今都为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,是与人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发明。
远古时候,人们通常使用的是结绳记事法,就是在绳子上打上大大小小、密密麻麻的结来代表事情的轻重缓急。那么问题来了:如何知道以前打的哪个结是什么意思呢?
后来文字符号就出现了,人们能够记录的内容也就丰富起来。最初人们把字凿刻在龟甲兽骨上,这是甲骨文。
(我不是猫,我是甲骨文“鼎”)
到了商周时期,就把重大事件记录在器皿上,即把字铸在青铜器上,这就是金文,或叫钟鼎文。
春秋时候,笔出现了,刀笔并用,把字刻或写在竹简木牍上。
但是竹简木牍太笨重,所以人们又把字写在绢帛上。秦汉时候,绢帛和简牍并用。绢帛虽然轻便,但价格昂贵。
西汉时候,已经出现了一种用麻造的纸,但这种麻纸很粗糙,不适宜于写字。
随着时间发展,人们的书写载体由甲骨演变为简牍和绢帛,由于条件限制,大部分时候使用的还是简牍。在春秋到西汉的四五百年间,简牍是最为主流的书写载体,即使它笨重、书写不便。
直到东汉时期,一个名为“蔡伦”的人,他看到当时的状况,下决心一定要造出一种既便宜又便于写字的纸来。
他仔细研究了前人造纸的经验,选用了树皮、破渔网、破布等原材进行实验,又改进了工艺,使工艺更为精细完善,并加入了石灰,最后终于造成了洁白细腻便于书写的纸。
他把此事上奏汉和帝,被汉和帝封为“龙亭侯”,人们就把蔡伦造的纸叫做“蔡侯纸”。后来蔡伦将此种造纸方法传入了民间,工匠们也发挥智慧,又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,所以造出来的纸越来越精美,逐渐演变为了我们今天使用的纸。
四大发明中,火药最初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的实践结果,后来发展为炸药、枪炮等;指南针最初也只能简单的辨别方向;“活字印刷术”则和“蔡伦造纸”一样,都是在原有事物上的改进。
不论何种事物发展至今,都离不开发明与创新。或许在今天看来,“造纸”和“印刷术”也仅仅是在当时的主流事物上做了一点小小的改进。然而正是由于人们常常被“主流”“传统”“常用”等束缚,这一点小小的改进才显得尤为可贵。
“麦丁丁”孔盖也是这样一种产品——基于传统产品升级和创新而成的。
(图片为麦丁丁部分新品孔盖)
与“麦丁丁”帽钉、扣眼等五金产品相比,孔盖一词似乎听起来令人觉得陌生,然而现实生活中,处处是它的身影。
“孔盖”又名“孔塞”,主要用于闭合多余的外壳孔,或填充未使用的辅助开孔,网面孔盖还可起透气作用。在生活中常用于鞋柜、橱柜等,根据需求不同,有塑料、尼龙、不锈钢、铜和其他材质。
除材质的区别外,孔盖还有网面和非网面、圆形和方形等不同形状。
孔盖的样式并不是完全统一的,类别也没有明确的分类。与其他五金制品一样,很多时候产品都是根据使用的需求不同而有所不同,因此“麦丁丁五金”不仅销售现有产品,还可提供定制服务。
左图的孔盖是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样式,右图为麦丁丁N型孔盖。
※ 常见孔盖是传统的圆柱形孔盖脚。
※ 麦丁丁N型孔盖脚为创新四爪设计,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※ 常见孔盖安装时需要用工具掰开孔盖脚上的小铁片使之凸起,再将孔盖脚卡进孔内。
※ 麦丁丁N型孔盖脚为四爪,爪形设计有弹性,爪上凸起部分略大于孔内径,安装时只需将孔盖卡进孔内,一步到位。孔盖爪凸起处能紧紧卡住孔内部,不会脱落。
※ 常见孔盖靠从平面凸起的部分卡进孔内进行固定,凸起部分较为锋利、尖锐,安装和拆卸都会对孔内部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,尤其是对木质橱柜、衣柜等。
※ 麦丁丁N型孔盖爪折角圆润光滑,摩擦力小,适用于各种材质且不会损伤孔内部。
※ 常见孔盖靠改变孔盖脚的形状来达到固定目的,金属形变过程中会缩短产品使用寿命。
※ 麦丁丁N型孔盖爪形设计性能优越,符合弹性力学规律,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和折断,使用寿命较长。
※ 麦丁丁N型孔盖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,除传统的橱柜、衣柜的排气孔外,还可用于调味瓶、洗手池等地方。除此之外,更多的新用途也有待开发。
除N孔盖外,麦丁丁M孔盖也沿用了四爪设计,同时加上了独创“弹性圈”设计,使之能适配结构较为特殊的孔,且同样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※ M型孔盖四爪与N型孔盖四爪略有区别,M型孔盖爪起伏度不高,折角处放置弹性圈,弹性圈为开口圆环,弹性优越,受到压力时直径会略微变小,压力消失时直径恢复原来的尺寸。
※ M孔盖在设计过程中,经过多次试验与修改,最终成型的孔盖设计避免了弹性圈卡死、变形、弹力不够无法安装等问题;适用于金属、木材、塑料等各种材质且不会对其造成损害;可用于装饰、防尘等,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。